癌症新解,如何避免壯年得癌?(上)

‧天下 2007/07/20

一生中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可能得癌,過去十年,台灣三十至五十九歲的壯年得癌人數成長八一%,但四○%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。 癌症的治療有什麼重大突破?什麼是標靶治療?中醫為什麼突然翻紅?


【文/謝明玲;攝影/邱瑞金】

去年底,交通大學公共事務委員會執行長詹玉如的父親重病,她陪父親走人生最後一段路,卻同時意外知道自己罹患甲狀腺癌。

處事風格乾淨俐落的詹玉如擔任大學公關期間,求好心切,每天超時工作,隨時接聽記者的電話,在第一時間處理完畢。

為了不讓家人擔心,詹玉如堅持先陪父親過完人生最後一個生日。生日餐會後,她一個人拖著行李,告訴家人要去國內旅遊三天兩夜,自行進入中山醫院準備開刀。


醫生告訴她,如果是良性,開刀兩小時;惡性的話,四小時。開刀的前半個小時,她把遺囑寫好。

從陰暗角落張開眼睛的時候,她喉頭發不出聲音。用力用手拍床,她急著摸聞聲趕來的護士的錶,護士告訴她現在一點半。

「我就知道我得cancer了,因為我是八點進開刀房的。」

她出院的那一天正是感恩節。

「老天真的把我放回來了,」詹玉如說。



壯年罹癌成長迅速


和詹玉如一樣,人生盛年,正是要追逐夢想,全心投入。總覺得有大筆的青春和體力可以倚恃。

但癌症(Cancer)正如其拉丁字頭「蟹」(Cancri)的意思所指,稍不注意,便不聲不響、致人於死地橫行。

從前法務部長陳定南、舞蹈家羅曼菲、王文洋的妻子陳靜文、到電影導演楊德昌、鴻準董事長郭台成,一顆顆舞台上的明星,在正要大放光芒時,因癌倒下。


根據衛生署的統計,十二年來,每十萬因惡性腫瘤人口死亡率成長五一%,陡峭攀升,是前五大死因中唯一仍急速成長的。(見表一,排除事故傷害死亡者)

台灣每四人,一生當中就有一人可能得到癌症。更可怕的是,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,過去十年,三十至五十九歲罹癌的人數有八一%的成長,高出全年齡成長率四%。(見表二)


提早引爆的癌症炸彈


一般人常認為自己是突然「長」出了癌細胞,事實上,癌症比較像是慢性病,是致病因素一年年累積造成的細胞叛變。

癌症,正像一般的疾病,四○至五○%是起因於生活型態。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醒,四○%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。

除了一般人了解的遺傳因子、抽煙、不當飲酒、不當飲食、環境污染等因素外,不正常的生活形態,可能更將提早引爆癌症的定時炸彈。

「癌症並非毫無理由發生的疾病,通常是因為我們任由身體過度耗損:如工作過於勞累、不規律的生活等,」日本新瀉大學研究所免疫學教授安保徹在《免疫革命》一書中提到。


但在台灣,許多人早把超時工作視為理所當然。在《IMD全球競爭力報告》中,二○○二年到二○○六年間,台灣穩站全球每年平均工作時數最多的前五名。

公私生活混淆、熬夜加班、在高壓下工作,壯年人口不平衡的生活型態,部份解釋了罹癌率的高成長率。

研究已經證實,睡眠不正常,較易得癌,輪值夜班的護士比日班護士得乳癌的機率高一倍。


這幾年發表於《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》、《Cancer Research》等期刊陸續發現,熬夜時褪黑激素無法正常分泌,增加乳癌風險。


藥物、技術、觀念皆有突破


人生的隱形殺手──癌症的神祕面紗,最近幾年來正加速地被揭開。無論是得病原因的了解,病的預防、檢測、治療,和病後的養護,甚至對病的看法與觀念,都有了石破天驚的進展。

新療法的進步,一日千里。

「未來十年你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!」

穿著白袍,向來嚴謹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抬起了頭,雙手合十地笑說,這幾年癌症治療的突破已經令人振奮,但未來的無限可能,是他真心希望能多活幾年的原因。

「Its very exciting,」他說。

新藥、新技術和新觀念,為人們築起了壕溝,戴上了盔甲,爭取到更多時間,長期抗戰。


「現在(科研)的進步是幾何式的,」耶魯大學藥理講座教授鄭永齊說,「我很樂觀。只要不要太早死亡,活的機會就會增加。」

光是閱讀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(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)這半年出版的癌症公告欄,癌症研究的突破就相當頻繁而令人興奮。

首先,預防觀念和方法不斷創新。基因解碼,科學家已能指認部份引發癌症的特定基因。


「就像能夠透過水晶球,直接看到未來,」透過基因檢測知道自己是乳癌高發族群的沃爾夫(Kim. I. Wolfe)告訴《Forbes》。

打疫苗防癌已經部份可行。

防治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的疫苗去年在台上市;今年七月初,第二款子宮頸癌疫苗「美適康」(Cervarix)也向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(FDA)提出上市申請,指能有效保護九成婦女避免兩種凶猛的乳突病毒。


藥物的研發和改良更是密集。

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MS Health的調查,全球現在有兩千項癌症新藥正在研發中,其中九十五項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。這些,都將是癌症病人未來幾年的希望所在。


舊解方如化療、放射療法也不斷精進,以求更高的治癒率和更少的副作用。去年十月,杜克大學發表在《Nature Medicine》的報告發現,他們已能初步利用基因檢測,為個別病人找到最有效、副作用最少的化療藥物。

新藥也推陳出新。去年十月,新藥Zolinza上市,能醫治一種稀有的淋巴癌。

更別說不斷改良的儀器和技術。

能精準切除腫瘤的達文西機器手臂;能達到如切割一般細緻的電腦刀放射線治療;甚至是運用LED光,照射塗上特殊的藥物以殺死腫瘤等等,不勝枚舉。


【天下雜誌376期 癌症新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