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藥物 標靶藥物 瞄準癌細胞的神奇子彈


但其中最振奮的人心的,就是被叫做神奇子彈的「標靶藥物」。

過去不管是化療或放射療法,都有點像打散彈槍或機關槍──火花四散,目標打中了,可是無辜的正常細胞也受害。

標靶藥物則有如神槍手,對著癌細胞直接開槍:或者直接抑制附近血管新生,餓死癌細胞;或者阻斷不當成長的癌細胞生長訊息,讓他們停止擴張(見上頁圖)。現在許多癌症,如肺腺癌、大腸直腸癌、乳癌等,都有對應的標靶藥物。(見表三)


首次開啟小分子標靶藥物的大門,是一九九九年,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藥物基立克(Glivec)。

「你可以說它是個夢幻藥物,」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唐季祿說,「它完全顛覆了過去的治療。」

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要尋求治療,唯有骨髓移植,但要先找到適當合用的捐贈人。移植後,還有諸多風險,如排斥作用、感染、掉髮、器官功能受傷。約有兩成病人會死於移植併發症,移植成功也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。

「病好了,病人也被殺死了,」黃達夫說。


但基立克出現後,門診時口服即可;半年之內使用,有九成八的病人,症狀能在一個月內完全緩解。

同時,病人從過去平均存活三至四年,延長到十五年到二十年以上。

「這完全改變了對癌症治療的觀念,」黃達夫說。

在基立克出現後的這七年間,各類新標靶藥物的發展更加快速,而且也由單標靶邁向多標靶演進。


像是爾必得舒(Erbitux)同時對大腸癌和頭頸癌有效;拜耳研發的新藥Nexavar更可以像神槍手一般左右開槍,同時阻斷細胞分裂,又抑制血管增生。「現在有好多的藥,真是不得了,」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也說。

但目前的標靶藥物仍舊昂貴。如肺腺癌用藥艾瑞莎(Iressa)一天一顆約兩千元;新一代用藥得舒緩(Tarceva)一五○毫克就要兩千兩百元。而且仍有許多癌症無法做到完全治癒,有的只能延長壽命,限制仍多。

「但是這只是開端而已,」黃達夫樂觀地說,「標靶已經為我們開了一條路。」


新研究 免疫療法 提升免疫,激勵體內維安部隊


不僅從外找尋神槍手,科學家也尋求怎樣從內部重建起維安部隊。

「癌症病人的免疫力一般是降低的,我們希望讓它提升,增加病人具抗癌作用的免疫細胞,」身形嬌小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鈴津說。


六月初,參觀她的實驗室的訪客絡繹不絕。因為她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合作開發的醣脂抗癌新藥,初步結果已經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期刊發表,也申請專利了。

如果把身體免疫系統比喻為警察部隊,中研院找到的醣脂能激勵警察部隊中的先鋒部隊──自然殺手T細胞,然後先鋒部隊又會激勵其他的維安部隊。


陳鈴津初步在老鼠上實驗的結果發現,施打了醣脂新藥的罹癌小鼠,癌細胞成長速度慢了七五%,腫瘤大小也縮小了四分之三。像這樣激發病人本身免疫力的治療思維,比給外來藥物,可以免除許多副作用和抗藥性。


其實,各地都有許多像這樣「免疫療法」的研究。像是西雅圖生技大廠「樹突時代」(Dendreon)最具潛力的新藥,就是希望抓出偵測敵人的樹突細胞,訓練他們辨識侵入者的面貌,再把他們丟回體內。


然而,和已上市標靶藥物相比,許多免疫療法都還在實驗階段,還有許多待突破的困難,距離使用還有一段路程。


新觀念 由「醫病」到「醫病人」 訂出對病人最好的通盤計劃


然而,藥物及治療方法的突破只是第一步。近幾年來醫學更改變了治療觀念:由醫「病」,到醫「病人」。

不同科別開始團隊作戰抗癌。

病人走進林口長庚醫院今年二月正式開幕的癌症中心,在入口處量好身高、體重和血壓後,資料隨即同時彙整給同一樓層的批價處、藥局、化療室和診間。

他的主治醫師今早已經在中心排了門診。門診後,病人接受了同一樓層的營養諮詢,接著,他上樓接受化學治療。

病人需要的所有內科治療,同時間都集中在兩層樓內。病人不用再奔波於各專科間,也不需要不斷穿脫衣服。


甚至,從他在林口長庚發現罹患癌症開始,一位由護理人員擔任的「個案管理師」就會主動打電話給他,為他解答疑惑,甚至主動提供心理、社工協助。

「我們成立起一個虛擬的科,」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敏夫說,「運作得比實際的科別還好。」 【天下雜誌376期 癌症新解】





天下雜誌抗癌視窗